返回網站

大陸暫停台灣食品進口的依據及解方

在台跨境大陸電商可免大陸食品證、免事前報關進口、直郵即可送達

2022年12月12日

中國海關總署繼8月暫時禁止台灣水產進口後,12月9日再新增一批台灣產品禁止進口,飲料、酒類與醋類產品涉及金門酒廠、台灣菸酒、金車股份等業者,網站將我國部份食品企業標註「暫停進口」。根據資料顯示,台灣暫時禁止進口水產年產值2億美元,出口中國的飲料、酒類與醋類產品總金額2.9億美元,合計有近5億美元產品受到影響。

 

事實上今年8月,中國海關總署已公告將台灣多家企業變更為「暫停進口」,遭點名食品業者維格餅家、京典食品、郭元益食品、維力食品、味全食品及泰山企業等,震撼業界!消息人士稱,此次禁令是依中國海關總署248號《中華人民共和國進口食品境外生產企業註冊管理規定》限制未完成更新註冊的台灣廠商產品輸陸。本次12月的情況也是基於相同的原因與理由。

據悉,該法規乃是規範「大陸正貿」(正式報關進口,俗稱大貿)渠道,屬於台灣對在大陸的代理商、經銷商或貿易商的食品出口模式。一切必須按照大陸規範正式送檢、送審、報關。其中就包含了進口「食品證」等諸多規範。必須由代理商或貿易商事前在大陸註冊「生產商」資料,且為一年一次。倘若過期,大陸海關就可以此為由,限制台灣食品生產商的商品進口。依據本站小編猜測,本案應是大陸代理商或進口貿易商未即時更新註冊所致,不見得是台灣廠商的疏忽。

但事實上,境外商品入境大陸的運輸途徑(渠道)大分為:大貿、小貿、一般直郵與跨境電商直郵四種,並非只有大貿一途。

一、大額貿易:就是大陸俗稱的「正貿」或「大貿」。進口批量金額高、數量大,就需正式進口。常適用於B2B交易。食品類(包含茶、飲料、酒類)需事前送驗、取得食品證(二證)、海關註冊、繳納進口關稅、通關報關....等等。相關手續非常繁雜,申辦費用與要求門檻很高。

如今事已發生,如何補救?現在補辦生產商註冊更新,或許是一解(尚不知是否趕得上促銷檔期),但絕不是唯一解方。本站之前已多次強調大陸「商品三證」(包含「食品證」)的諸多限制與不便。是往往造成台灣廠商無法順利進入大陸市場的主因之一。加之目前已多次被大陸以「變更規定」方式暫停進口,日後更可能不斷重複發生,絕非良途。相關規定可參以下參考文。

二、小額貿易:也稱為「小貿」,就是台灣俗稱的「小三通」。在當年是為了方便兩岸人民小額交易或贈送物品給大陸親友的「方便之門」,屬於C2C性質。但這種渠道自2015年起已陸續停擺,最早在2018年幾乎就已完全暫停。

三、直郵:提供大陸民眾購買境外商品,以「包裹」(郵包)方式,寄送至大陸民眾手中的渠道。無須事前取得「大陸三證」或事前大陸註冊。適用於B2C與C2C交易。

四、跨境電商直郵:專門適用於「跨境電商」購物輸入大陸通關渠道。商品一樣無須申辦三證,採電子檔批量申報報關,享有快速通關、優惠稅率等優惠。專門適用於跨境電商B2C交易。

唯今之計,可以讓廠商商品上架到「合格」的「在台」跨境大陸電商上,完全無須三證,讓大陸方下單並完成付款,即完整具備「跨境直郵」大陸法令要求,無須事前報關進口。以減少損失。大致特色如下:

一、以在台廠商名義申請即可,開通「在台銀行帳戶」跨境收款。無須到大陸申請任何證照或註冊。

但要先在台申請「跨境大陸專用電商」網站開通、上架。<申請開通>

二、該網站在大陸不屏蔽、可在台收單,可收支付寶、微信支付或銀聯付款...等特殊功能。可供大陸方下單、付款。<申請開通>

三、具備跨境下單、付款的交易過程,即可證明為「跨境電商」訂單並已收款。台廠即可以包裹附帶「發票」或出貨單(俗稱小票)證明交易明細及金額,以「直郵物流」方式(如順豐、EMS...)直接送達大陸消費者。<申請開通>

四、大陸貿易商或經銷代理商,亦可自行上站、下單並付款,同時再指定「直送」消費者地址。大陸經銷或代理商的「退佣金」一樣可以追溯,也就是所謂的「Dropship Program指定運送」。或是以「分銷推薦」(系統功能)方式,也稱為「Affiliate Program聯盟行銷」,由經銷商或代理商「轉發網址」給消費者自行下單付款,由系統自動追蹤推薦的對象,回饋給經銷代理商。如此,就不減損經銷代理商的權益。<申請開通>

凡是需要銷售給大陸消費者的商品,皆可如此辦理。除食品(包含營養食品、乾麵、糕餅、營養保健品、茶葉、飲品...)之外,尤其是台灣享譽全球的美妝品(如面膜、生技醫美保養品)都可以此銷售大陸。由於可完全免三證,門檻與風險大幅降低,迅速開創新的渠道與商機,更可減少誤觸大陸規範的機會!<申請開通>

申辦「在台跨境大陸電商」>> https://rwd.web-time.com.tw/7

小編在此仍要呼籲,台灣廠商應及早採用「多渠道」方式進軍大陸市場,分散風險。不應僅依賴傳統「正式報關」一種渠道,門檻與風險都很高。更不該每次大陸限制某項商品進口,就依賴政府直接掏錢以現金補貼特定業者,由全民埋單。而且對於尚未能順利進口大陸的其他廠商,從未給予任何補助,更是不公!

2022/8/2初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