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跨境大陸電商第二課:大陸網路行銷廣告分類與方式

2016年3月11日

丁玉青老師資料提供   丁子柏顧問補充 吳姿萱整理

兩岸目前的電商行銷方式都朝著行動端(大陸稱「移動端」)發展。在台灣,儘管手機支付工具仍未普及,但自2015年2月起,各大電子商務網站的訂單中以行動裝置購物的比率已突破50%,正式超越PC與NB的使用來源!而在大陸,早在2012年,使用行動裝置上網的比率也超越了PC+NB聯網的數量!

在台灣,若想登上行動行銷版面,大概只要找Google經銷商下預算,即可指定在哪些App、Youbute視頻或手機版WAP聯播網站中播出了。但在大陸,行動端行銷(大陸稱「營銷」)首推「微信營銷」。

它的地位如同台灣企業常用的「FB」一樣,早已是企業在大陸必備的行銷工具!「微信公帳號」即類似「FB官方粉絲版」一般,是企業在大陸移動端的基本身份證!

想要行銷大陸,得先學會大陸廣告用語,畢竟兩岸用語大不同,差異頗大。

首先介紹大陸11種廣告「計費」方式~

CPL廣告:
CPL(Cost Per List):以搜集潛在客戶名單多少來收費;即每次通過特定鏈接,註冊成功後付費的一個常見廣告模式。

CPC廣告:
CPC(Cost Per Click;Cost Per Thousand Click-Through) 每次點擊的費用。以每點擊一次計費。這樣的方法加上點擊率限制可以加強作弊的難度,而且是宣傳網站站點的最優方式。

CPM廣告:
CPM(Cost Per Mille,或者Cost Per Thousand;Cost Per Impressions) 每千次印象費用。廣告條每顯示1000次(印象)的費用。網上廣告收費最科學的辦法是按照有多少人看到你的廣告來收費。按訪問人次收費已經成為網絡廣告的慣例。

CPM(千人成本)指的是廣告投放過程中,聽到或者看到某廣告的每一人平均分擔到多少廣告成本。傳統媒介多採用這種計價方式。

CPS廣告:
CPS(Cost Per Sales):以實際銷售產品數量來換算廣告刊登金額。即根據每個訂單/每次交易來收費的方式。用戶每成功達成一筆交易,網站主可獲得佣金。

CPA廣告:
CPA(Cost Per Action) 每行動成本。CPA計價方式是指按廣告投放實際效果,即按回應的有效問卷或定單來計費,而不限廣告投放量。CPA的計價方式對於網站而言有一定的風險,但若廣告投放成功,其收益也比CPM的計價方式要大得多。

CPR廣告:              
CPR(Cost Per Response) 每回應成本。以瀏覽者的每一個回應計費。這種廣告計費充分體現了網絡廣告「及時反應、直接互動、準確記錄」的特點,但是,這個顯然是屬於輔助銷售的廣告模式,對於那些實際只要亮出名字就已經有一半滿足的品牌廣告要求,大概所有的網站都會給予拒絕,因為得到廣告費的機會比CPC還要渺茫。

CPP廣告:
CPP(Cost Per Purchase) 每購買成本。廣告主為規避廣告費用風險,只有在網絡用戶點擊旗幟廣告並進行在線交易後,才按銷售筆數付給廣告站點費用。

PPC廣告:
根據點擊廣告或者電子郵件信息的用戶數量來付費的一種網絡廣告定價模式。


PPL廣告:
根據每次通過網絡廣告產生的引導付費的定價模式。

PPS廣告:
根據網絡廣告所產生的直接銷售數量而付費的一種定價模式

包月廣告:
很多國內的網站是按照「一個月多少錢」這種固定收費模式來收費的,這對客戶和網站都不公平,無法保障廣告客戶的利益。

國際上一般通用的網絡廣告收費模式是CPM(千人印象成本)和CPC(千人點擊成本),但在大陸,一個時期以來的網絡廣告收費模式始終含糊不清,網絡廣告商們各自為政,有的使用CPM和CPC計費,有的乾脆採用包月的形式,不管效果好壞,不管訪問量有多少,一律一個價。儘管現在很多大的站點多已採用CPM和CPC計費,但很多中小網站依然使用包月制。

以下為8種大陸網絡行銷推廣模式:

活用這些大陸網絡行銷推廣模式及廣告方式,對於使用大陸廣告行銷時,是很大的利器。

更新日期:2016/3/11  發表日期:2011/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