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台灣疫情嚴峻,防疫升級至第三級,政府規定店家雖可以營業,但不能在店內食用,只能外帶。就是為了降低接觸傳染機率。雖未下令封城,但大街上幾乎沒有行人出門走動,店家生意損失很大,有沒有做好防疫又同時兼顧商家生意與業績的方法?
首先要瞭解,民眾外出購買商品都會盡量避免與人接觸的機會,畢竟防疫優先。然而,消費買賣過程中,商家若再繼續採用「到店付現」或是「到貨收現」模式,實在無法避免紙鈔與硬幣成為傳染疫病的媒介,而且收付雙方必須近距離交付現鈔,也無法保持安全距離。
雖然台灣的網路商店(就是俗稱的「電子商務」或「網購」),幾乎都會提供線上付款的「電子支付」收款機制,(如線上信用卡、ApplePay...)也果然在疫情期間,吸引更多消費者採購,業績大增。但台灣的實體商店,卻仍多數以「現金交易」為主,甚至是唯一的交易方式!台灣多年來推廣店家採用「行動支付」的成效,其實非常有限。
面對忽然爆發的新冠肺炎疫情,以及第三級防疫措施,店家該如何才能趕緊提供「線上電子支付」與「線下行動支付」給急於防疫的消費大眾使用?此時,店家要先贏得消費者心安與信任,才能創造業績。而且應該要同時提供「線上網店」、「到店現場」及「送貨到府」三者皆可使用的「遠距收款」工具,才能在疫情期間防疫同時兼顧店家業績。
第一種場景:例如近年最知名的外送平台FoodPanda以及Uber Eat等,其實是「線上訂購+送貨到府」的「電子商務」型態。消費者完全不用「親自到店」(實體店)利用手機上網即可完成訂購實體店商品與線上電子付款,只是送貨時間比momo、東森購物網快很多罷了。但問題是,外送平台對店家抽取高額的成交費,約13%~30%,對商家來說負擔很大,(難怪之前「外送價」常高於「店內價」還引起爭議)因此也不能強制要求所有店家都在此時加入外送平台。
所以,讓實體商家「自建」線上商店(免抽成),接受「線上電子支付」付款,再由店家自行送貨到府,仍有必要。而且許多餐飲店家本來就提供員工送貨到府的服務,外送服務品質也並不比外送平台差!(外送平台的外送員服務態度不佳、偷吃、多單合併造成延誤...等等問題,仍常見於新聞媒體)
第二種場景:第三級防疫並未禁止民眾上街出門購物,實體店家採用「實聯制」讓消費者掃碼或用筆寫登錄進店,已屬不易。但若「店家現場」再不提供行動支付或電子支付收款(通稱為「線下行動支付」),只限現金支付顯然已經不足防疫!
第三種場景:不論是「線上網站訂購」或是「傳統電話訂購」(很多店家仍習慣電話接單),尚未或無法線上支付者,當店家外送員送貨到府時,還是需要再讓「未線上付款者」選擇「到貨現場支付」但仍保持安全距離的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機制,保護消費者與外送員的健康安全。
鑑於過去商家或店家未採用行動支付的原因與障礙很多,其中之一就是:台灣的行動支付工具太多,區分為線上與線下收款共多達二、三十種,店家無從選擇,更無力負擔採用多種收款工具的IT成本!而且,店家若採用「感應式支付」的硬體方案,就還要建構POS機、POS軟體與感應器、聯網、用電等一系列設備,不僅需要場地空間,也不方便外送員攜帶外出使用,更無法解決「近距離」感應時無法保持社交距離的接觸風險!(如上圖)再者,上述三種場景的工具與規範皆不同,店家一不小心「誤用」還容易引發法律風險。難怪商家無所適從、動輒得咎,而不是只有改變習慣的問題而已。
那麼,有沒有「一次性」解決以上所有問題,又能同時滿足以上三種場景需求的解決方案呢?
記者為此特別訪問榮獲金管會「台灣金融科技新創團隊」以及台灣專利殊榮的匯柏康數位科技,他們的創新服務:Super1Code[超級1碼]整合多元支付與功能二維碼,只要「一張QRcode」(二維碼)就可以收取最多達十多種電子支付或行動支付,而且無須插電、聯網,更不需要店家處理複雜的IT設備或程式,不但費用低廉,外送員更可以隨時攜帶外出收款,解決店家困難並滿足上述三種場景的使用環境:同時可讓消費者遠端下單、付款(線上支付),在店或送貨到府時支付(線下支付),更可以讓消費者與店員、外送員與消費者保持安全社交距離!
在店頭或外送員送貨到府時,只要拿出B4紙張大小的Super1code,既使相隔2~3公尺都可以掃碼使用(如下圖),比起近距離才能感應的「硬體感應式」支付,更有防疫效果。
這不但對消費者來說,滿足防疫需求,也可以讓商家或店家在防疫期間,繼續獲得訂單與收款,盡量減少防疫期造成的損失,可說對滿足民生消費與維持經濟發展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