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網站

電子商務公報(3):

2006年B2C交易與訂單處理調查

2010年9月28日

作者:丁偉峰顧問

     資策會11/21公布之2006我國電子商務經營統計調查報告,另包含有顧客下單交易金額、下單模式、進貨模式(SM)、付款方式(金流)、出貨方式(物流)...等項目,整理簡述如下:

電子商店與顧客交易金額,23.3%未滿(新台幣)1,000元,23.9%在1,000元~3,000元之間,21.3%介於3,000元~5,000元。總計68.5%的交易是在5,000元以下。電子商務購物網站顧客最常選擇的下單方式,47.7%為「線上輸入」,11.2%為「eMail下單」,而「電話下單」仍高達24.5%,顯示我國線上顧客的訂購習慣仍相當仰賴「人因」,也顯示網站的購物下單介面仍應更為「簡便、親切」。

    電子商務購物網站提供給顧客的付款模式(通常一網站會有兩種以上付款方式),有29%提供「銀行匯款或轉帳」,27.8%提供「線上信用卡刷卡」,12.5%提供「郵局或快遞代收」,僅有4.9%提供「便利超商付款」。顯見「便利超商取貨付款」技術門檻頗高,仍非一般網站可採用。

    比較值得注意的是,2006電子商務商店商品來源(進貨方式SM),有25.4%的電子商店為「自行生產」躍居第一,23.8%是向供貨商買斷囤貨,僅10.4%的商家是轉單給供貨商出貨(如PChome購物),顯示大部分商家都有相當的庫存壓力,也顯示不少生產單位(工廠或進口商)架站自行銷售商品。

    或許正因為商品庫存大都在「自家」中,所以商品出貨也大都是由電子商務網站自行處理。調查發現,有77.9%的電子商店須自行處理出貨,也顯示網站商家負擔許多處理人事成本。

   綜上評論,電子商店交易金額仍不算是高單價,商品毛利結構若不好,將壓縮商店的獲利能力與空間。再者,商家大多背負商品庫存壓力與訂單處理人力成本,建議商家應從「行銷拓展」擴大訂單數,以及「系統e化」降低人事成本兩方面著手,雙管齊下提升獲利能力。

更新日期:2010/9/28  發表日期:2006/11/30